库里蒂巴市是一座非常自然化、人性化的世界生态之都,是世界上第一批被联合国命名的5座“最适合人居的城市”之一,与巴黎、罗马、悉尼和温哥华齐名。其生态建设享誉全球,受到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称赞。垃圾回收项目获得1990年联合国环境项目的最高奖、能源保护项目获得国际能源保护协会的项目奖。同时,因其公交导向式的交通系统的革新成就而获奖。
库里蒂巴,巴西南部Parana省省会,是巴西的第五大城市,也是巴西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距圣保罗450公里,里约热内卢900公里。面积432平方公里,人口160万。2002年人均GDP达7560美元,在2002年前的25年中,GDP平均每年增长6.5%。
由于20世纪50年代15万人口的小城市迅速膨胀,导致库里蒂巴的社会服务近于崩溃,以服务于Parana省农业的经济模式已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在此形势下,一群充满理想的年轻建筑师说服市长针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征询民众意见,并首先提出由圣保罗建筑师Jorge Wihelm直盯库里蒂巴总体规划。
在该阶段,库里蒂巴需要面对以下挑战:首先,为了实现总体规划,库里蒂巴的经济、基础设施和居民的习惯需要彻底改变;其次,周边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同时,库里蒂巴的发展也有有利条件,即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浪潮中,当局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民众极强的愿望驱使当局通过立法限制建立高污染的制造工厂。 为此,库里蒂巴采取了以下措施:有步骤地进行城市建设,特别是公共交通;成立了按照私营企业操作、非盈利性的库里蒂巴开发公司,主管经济、科技和旅游业;于1973年建立43平方公里的工业开发区,吸引了首批包括New Holland和西门子在内的关键驻商。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库里蒂巴需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满足当地人的就业问题,同时进一步的促进日益发展的市区融合。为此,库里蒂巴采取了以下一系列举措,包括:选取早年组织建立工业开发区的实业家Cassio Taniguchi为市长;吸引外国企业投资,如汽车制造商等;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多种技能培训及以民主的形式鼓励社会各阶层,为解决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献计献策。
将土地利用和交通相结合,土地的利用必须优先考虑到交通,使现有公交线路的沿线开发沿着主要线路向城市外缘发展,并把高密度混合土地利用规划与已有的交通走廊规划合为一体。欲在市区任何一个地方建造住房,必须首先考虑交通的需求。任何希望得到或延长营业许可的人都必须提供预计建筑项目对交通的影响和对停车场所的需求。
沿着5条交通轴线进行高密度线状开发;改造内城;以人为本,而非小汽车为本。并确立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则:增加面积和改进公共交通。显然,正是由于早期的远见,才使得库里蒂巴走上了以低成本(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的交通方式和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偏离了巴西大多数城市依赖于小汽车的城市发展定式。
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5条轴向道路中的4条所在地块的容积率为6,而其他公交线路服务区的容积率为4,离公交线路越远的地方容积率越低。城市仅仅鼓励公交线路附近2个街区的高密度开发,并严格抑制距公交线 路2个街区外的土地开发。
土地利用与交通的成功结合,以及公共汽车快速交通技术的应用,保证了城市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研究人员估计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 一体化道路系统提供的高可达性促进了沿交通走廊的集中开发,土地利用规划方法也强化了这种开发。轴线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专用路。这些政策有效地保证了城市建成区和新开发区的公交服务水平。